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面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白山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跟党中央总体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取得了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阶段性成果。《白山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如期发布,为我们展现了过去一年白山市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生态民生等多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成就。
一、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一)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33亿元,比上年增长4.1%,人均生产总值58503元,呈现小幅增长。全市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白山市被确定为首批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全年收入20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对GDP和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52.5%和73.6%;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69.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4%。经济稳定运行为就业的增加提供了保障。2017年末全市就业人员56.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3.85%,严格控制在4.5%的年度目标以内。
(二)财政支出规模扩大,民生支出增速较快
2017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1.11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9.04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口径财政收入56.8%,仍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中坚力量。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0.15亿元,下降36.6%,税收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26.95亿元,下降42.7%。在财政收支矛盾突显的情况下,并没有影响对社会发展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支出,积极落实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86.34亿元,增长4.2%。用于民生支出方面的投入123.27亿元,增长6.2%,增速高于全部支出2.0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仍为主要支出,全年共支出62.69亿元,社会建设方面支出增幅明显。
(三)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保持合理区间良好运行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累计上涨1.5%,涨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各项物价指数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医疗保健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上涨5.5%、5.3%、4.0%,是影响2017年CPI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累计上涨6.0%,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类产品出厂价格止跌回涨,上涨7.0%,高于上年同期11.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类产品出厂价格继续小幅上涨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累计上涨3.1%,比上年同期高出3.8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九大类原材料中有七个大类购进价格较去年由降转升,其中化工原料类,燃料、动力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上涨最为显著,分别上涨5.0%、4.8%、3.2%。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
(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明显
2017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36亿元、355.20亿元和289.77亿元,一产、三产同比分别增长3.6%和12.0%,二产下降0.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8.6:50.4:41.0,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比,持续领跑全市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7.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新五样”(矿产新材料、旅游、矿泉水、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正逐步替代“老三样”(煤、林、铁)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五样”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4.4%和48.6%,高出“老三样”增速22个百分点。
(二)农业发展稳中有增,农特产品保持增长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整体保持稳中有增,实现增加值61.1亿元,种植业实现增加值42.4亿元,占比69.4%仍为主力,林业反降为升增长较为显著,其他行业生产较去年均小幅提升,增速稍微放缓,发展态势总体保持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5万公顷,产量28.7万吨,由于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较上年减产7.9%。受市场需求及价格等因素影响,农特产品中蓝莓、林蛙分别增产3.8%和5.5%。畜牧业中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小幅下降。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有效推进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7户,实现增加值377.65亿元,增速较上年基本持平;实现主营业收入1333.77亿元。全市轻重工业比例为36.4:63.6,轻工业增长重工业下降,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比重依旧较大,占比73.3%。行业中医药制造、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82.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7.2%。整体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较为平稳,关闭退出4处煤矿,去产能57万吨,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推进,但仍需加快步伐,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时发力,坚持走绿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生态旅游业迅速崛起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201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89.77亿元,增长12.0%。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白山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靖宇和松江河物流园区建设全面推进,鑫德农特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产业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日渐通畅。长白山生态旅游迅速崛起,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龙头的养生度假、会议论坛、冰雪娱乐等高端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引进总投资150亿元的复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总投资120亿元的天人合一“长白天地”等项目157个。2017年成功举办“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旅游节,东北首个“摄影小镇”落户长白县,为白山市大幅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三、投资消费推动转型升级,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大项目拉动作用突出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速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1.9:45.7:42.4,在特色农牧产品带动下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内部呈“一升两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行业增长12.8%;采矿业、制造业分别下降12.6%和4.7%。民间投资完成496.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73.3%,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3.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白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扶持力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拉动作用突出,在建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18个,完成投资169.7亿元。
(二)城乡消费市场实现同步增长,消费模式转型升级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10.4亿元,同比增长6.0%,城乡市场实现同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旅游产业“互联网+”的带动下,住宿和餐饮行业经营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全市消费品市场水平不断升级,2017年全市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4.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9.6亿元,增长12.5%。白山旅游业依托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等自然资源,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消费不断升温,服务性消费不断引领全市消费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接待1063.9万人次,增长18.4%,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增长25.8%。
(三)房地产投资力度减弱,去库存成效显现
2017年全市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11.7亿元,同比下降13.8%;商品房竣工面积67.4万平方米,增长3.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8.5万平方米。受年初政府政策性回购影响,新建商品房销售增速先高后低,年末出现负增长态势。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小幅上涨,平均销售价格3128元每平方米,增长13.9%,其中住宅平均价格每平方米2918元,增长24.0%。房地产去库存10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率和去库存率分别达到100%和10%,去库存成效显现,但待售面积仍处高位,去库存压力犹存。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1万人。享受城乡低保户数减少0.39万户,低保人数减少0.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0%,占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共发放低保资金4.72亿元。城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提高30元,农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提高660元。社保“一卡通”信息采集90万人,覆盖率达到75%。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4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469元,增长7.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0.5个百分点,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生活的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也对促进城乡经济平衡发展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7年全市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立足市情全面动员,投入17.7亿元推进214个产业扶贫项目,不断改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9万户农村居民供水安全问题,改造1526户贫困户危房。全面开展与吉林市扶贫协作,利用白山市丰富的资源,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脱贫7879人,退出贫困村2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2.4个百分点。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体15.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和低保金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3%和23.6%。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57.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23.2%。投资15亿元实施净畅绿亮美项目64个,购置环卫机械化设备1179台,清理垃圾35万吨。14条标准化示范街路面貌一新,建设浑江区干流堤防6公里,6条断头路全线贯通,南北线22处互通道路实现硬覆盖。366栋老旧和弃管小区楼房“保基本”改造和临街楼体“穿衣戴帽”工程,共拆除违建24.3万平方米。构建全域旅游节点村落,高标准创建22个省级重点村、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5100户美丽庭院、10600户干净人家,完成改厕5500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12公里。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在惠及民生的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在科技、文化方面硕果累累。2017年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258件,授权量128件,列入国家、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共计34项,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全市有线电视数字转换率达到9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3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91%。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登记录入各类古代文化遗存共357处。
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全年市中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95%。比上年增加20天,连续三年呈现增长。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全市9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污水处理及养殖企业畜禽粪便处理排放量不断削减。新增省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覆盖率达84.1%。抚松县、临江市、长白县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总体来看,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白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来之不易,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关键之年。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18年白山市经济发展仍要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开创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白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