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邮箱
人事任免
财务预决算公开
政务公开依据
网上办事
统计违法举报
网上下载
一套表联网直报

热线电话

alt
alt
alt
alt
解读:2017年辽源市经济运行情况
吉林省统计信息网 www.bfboer.com   2018年02月02日   来源:省统计局

  2017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辽源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基本情况特点

  2017年,辽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11亿元,增长1.7%。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6.49亿元、442.19亿元和273.44亿元,分别增长3.7%、1.0%和2.5%。三次产业比重为7.3:57.3:35.4,结构优于上年的7.7:57.2:35.1。

  2017年,辽源市多数经济指标呈明显回落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增速下降幅度较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这与全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

2017年全市增速

(%)

2016年全市增速

(%)

全市增幅变化

(%)

地区生产总值

1.7

6.4

-4.7

第一产业增加值

3.7

3.8

-0.1

第二产业增加值

1

6.7

-5.7

第三产业增加值

2.5

6.5

-4

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

-2.7

9.6

-12.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2

7.5

-3.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

8.5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

9.4

-3.7

全社会用电量

30.4

9.2

21.2

其中:工业用电量

42.1

9.7

32.4

    二、全市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一)三次产业稳中向好

  1.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分行业看,农业实现增加值20.07亿元,可比增长3.3%;林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可比增长3.2%;牧业实现增加值34.73亿元,可比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51亿元,可比增长0.1%。

  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是粮食从粮食和经济作物看,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23.7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经济作物面积6053公顷,比上年增长1.0%。二是从粮食作物看,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水稻、豆类、杂粮种植面积增加。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20.9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07%,减少了6634公顷;水稻种植面积2.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26%,增加了1021公顷;豆类种植面积3369公顷,比上年增长1.68倍。谷子和高粱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37公顷和485公顷。总的来看,种植结构逐渐向附加值高的品种倾斜。中草药种植面积241公顷,比上年增长2.45倍;香菇产量1435吨,比上年增长60.7%。

  牧业总体形势较好。2017年,全市生猪和羊饲养量增长、牛和家禽饲养量下降。猪和羊饲养量分别为71.6万头和9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1.4%和1.8%;牛和家禽饲养量分别为34.6万头和1526.4万只,比上年分别下降5.7%和2.0%。肉产量下降,禽蛋、牛奶产量增长。肉产量达8.58万吨,比上年下降0.8%;禽蛋产量5.38万吨,比上年增长10.3%;牛奶产量0.53万吨,比上年增长1.5%。

  2.第二产业保持平稳。从工业情况看,一是从发展特点看,多数行业总产值的普长延续了工业经济总体平稳。2017年,全市33个大类工业行业中,近八成行业产值同比上涨,保证了工业经济总体的平稳态势。二是从产业分类看,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在新能源、纺织袜业、高精铝等特色产业大幅增长的带动下,“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326.03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市水平3.0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20.0%,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三是从所有制情况看,民营企业依旧是辽源市工业的中坚力量。作为东北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市,2017年,辽源市实现民营工业总产值1504.6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2.2%,民营工业依然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3.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向好。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虽然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仍趋于缓慢态势,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1%,高于上年同期1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16.0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所推进。

  (二)提质增效态势良好

  一是亏损企业数量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减小。2017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4.4亿元,同比少亏52.3%。

  二是利润实现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8%,企业利润大幅提升。

  三是财政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4.2%,高于上年同期12.1个百分点,说明辽源市财政收入质量在逐步提升。

  (三)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15.3个百分点,对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从去产能情况看。20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3%,过剩行业产品产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去库存情况看。房地产库存有所减少,2017年,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7.0%,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

  从去杠杆情况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4%,比上年同期回落5.0个百分点。

  从降成本情况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1.1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补短板情况看。三次产业的角度补短板主要是补服务业这一短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到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2户。2017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1%,高于去年同期14.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服务业攻坚正在持续有序推进。随着全省服务业“降准”工作的深入,服务业攻坚以及服务业企业入库的成效会逐步得以显现。

  (五)需求结构有所改变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2017年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7%。

  2017年,城乡消费中农村消费和城镇消费增幅的差距逐步缩小,由上半年的8.4个百分点缩小到全年的1.4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呈现活跃趋势。消费中生活性消费比重下降,生产性消费比重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需求的扩大将逐步成为辽源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

  2017年1-1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2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说明辽源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在提高。

  (六)要素保障支撑平稳

  存贷款余额实现同步增长。截至12月末,辽源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平稳,分别增长3.8%和7.4%。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存款余额增幅3.6个百分点,较好地支撑了经济发展。

  用电量保持高位增长。用电量是辽源经济增长的亮点,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0.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5.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7.4个百分点。

  价格有利于经济发展。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居民消费价格在平稳的基础上小幅上涨,有利于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3.8,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

  客货运量相对平稳。2017年全市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同比稳步增长态势。

  三、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产业指标回落趋势明显

  从工业情况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也由去年的增长7.5%缩减到今年增长4.2%,增速回落了3.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煤炭和建筑行业的不景气,相关配套的设备制造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蛋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32.0%。从建筑业情况看,受建筑行业普遍萎靡的影响,2017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62亿元,增速同比下降21.6%,较去年同期总产值减少了10.36亿元。

  (二)第三产业发展亟待突破

  2017年辽源市第三产业增速为2.5%,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和增速均位于全省末位。发展形势任重道远。

  一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严重。2017年辽源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32.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增速增长16.2%相比回落了48.2个百分点。二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疲软。营利性服务业一直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23.5%。2017年,辽源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为增长3.4%,较去年同期的增长26.3%,回落了22.9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2017年,辽源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41.7%。

  (三)消费热点不突出,传统商业遭受网络销售冲击

  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统计的22个大类商品看,只有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等9类商品零售额呈增长趋势。全市消费升级类商品如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均呈下降趋势,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9.5%、5.8%、70.0%、11.2%、17.5和6.4%。尤其是石油及制品类支柱型消费商品增速明显回落,支撑力度减弱。2017年,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47亿元,同比下降6.4%,拉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制约了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

  传统商业实体销售增长乏力。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百货店、大商场及超市等传统消费业态销售增速逐渐放缓。

  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和调整投资结构

  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投资的“主旋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以有效投资为前提,如果投资过度,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没有跟上,反而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目前,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把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作为今后投资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要抓住当前有利时节,全力以赴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如辽源国家矿山湿地公园废弃污染土地恢复治理项目、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高端元件项目、互联网+袜业工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项目带动效应,做实签约落地和投产达效。

  (二)构筑多元多极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蛋鸡、肉羊、梅花鹿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园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食用菌、柞蚕产业。实施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和“互联网+订单+远程可视”产业发展模式,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二是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工业经济是全市经济主体,要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向终端产品拓展、向质量品牌提升转变。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全市主导+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袜业、高精铝、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工业集群化、集约化。三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扩大商贸服务业辐射功能;全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旅游休闲等新兴消费热点,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推进产业融合。

  (三)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兴消费领域的拓展,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实体商贸企业转型发展,转变经营方式,扩大网上销售,满足便利消费需求;继续发挥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支撑性作用;引导居民科学消费,拓展消费空间,带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推动传统商业创新升级,加快消费新业态发展。促进实体商业企业与知名电商合作,鼓励企业积极适应“互联网+零售”新兴业态,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立体营销,优化消费路径,加快自我转型提升步伐。鼓励和支持新兴复合型商贸企业发展,构建购物休闲融合的综合性消费模式,拓展市场发展的空间和维度。

  

 
主办单位:吉林省统计局 承办单位:吉林省统计局资料管理中心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0号

地址:长春市新发路576号 邮编:130051    Copyright © 2008 版权所有 吉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200000001 联系方式:电话0431-82741973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