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邮箱
人事任免
财务预决算公开
政务公开依据
网上办事
统计违法举报
网上下载
一套表联网直报

热线电话

alt
alt
alt
alt
解读:通化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吉林省统计信息网 www.bfboer.com   2018年06月06日   来源:省统计局

  2018年通化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战略发展构想,确立以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业,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发展目标。围绕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目标,通化市统计局实地走访服务业企业,就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一、通化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是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的统称。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十五个产业部门。近年来通化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总量持续攀升,比重不断增大,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1.从发展速度看。近五年期间通化市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详见附图1),2017年已达447.1亿元,与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348.1亿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的速度。

  2.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所占比例不断提升, 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48.6%(详见附图2),比2013年所占比重高出12.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贡献明显增强。

  (二)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2013年以来,通化市三次产业结构进入了有序调整轨道,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2013年-2017年,全市三产比例变化为9.4:54.2:36.4—8.8:52.9:38.3—9.2:51.2:39.6—8.9:47.7:43.4—8.9:42.5:48.6。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稳步调整,支柱行业逐步显现

  1.内部结构趋于稳定。以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中占据较大比重,2017年这一数值达到41.2%;房地产业、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业所占比例较小(详见附图3)。

  2.批发零售业稳步发展,成为全市服务业支柱行业。2013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96.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27.8%;2017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117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26.5%。从2013年到2017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3.8%,是通化市服务业中比重最大的行业。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4.8%,纳税额达9405万元,占服务业总税收的1.8%,是全市服务业中的另一关键行业。

  3.房地产业开发规模放缓,对财政支撑作用依然较强。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84.6亿元,总开发面积839.0万平方米,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9亿元,总开发面积506.1万平方米。5年来房地产总投资达到357亿元,开发面积在2013年达到峰值。2017年通化市房地产行业实现税收总额8.7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税收总额的16.4%,特别是地税上缴额占全年地方税收总额的13.7%,成为支撑全市财政的一个重要基础。

  4.旅游业各项指标增长迅速,对服务业整体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通化市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宣传合作,打造特色品牌,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26.0%,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市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拉动作用效果显著。

  5.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通化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使其吸纳劳动力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全市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201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39.6%,大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金融、信息、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少。

  二、    通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原因

  (一)    通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增加值比重偏低。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6%,已是20年来最高值,但与全省服务业发达地区(吉林市54.2%)还存在5.6个百分点的差距。特别是通化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仅占GDP的8%左右,影响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2.发展层次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仍以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缺乏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实力不强;新兴行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2017年,通化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三大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45.9%,而作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构成的金融、信息、科技三个行业比重不到15%。

  3.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通化市作为吉林、辽宁两省东部地区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关东文化底蕴,这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特色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作用。但多年来,由于投入规模限制、宣传力度问题、缺乏整体规划等原因,这些优质资源始终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4.关联度偏低。实践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关联越密切,产业互动作用越明显。通化市面向消费群体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好,面向一、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增长乏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与现代制造业配套的物流、信息、科研等发展缓慢,直接导致了全市大部分工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

  (二)制约通化市服务业发展的深层原因

  1.从客观上看。一是受到城镇化程度的制约。通化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还是较为明显,城区建成面积仅为96平方公里,占全部行政区划面积的0.6%,通化市区内居住人口4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20%。第三产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网点的分布空间狭小,制约了数量的增加、发展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二是受到产业关联度不高的制约。从当前通化市情况看,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缺少为农产品、工业产品流通服务的大型专业或综合市场(全市亿元以上大型专业市场仅有集安市清河人参市场),也无专业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科研投入资金少。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商品种类和服务内容单一雷同。

  2.从主观上看。一是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通化市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单纯靠工业发展,必须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并进的局面。一直以来过于强调服务业调节经济的功能,忽视了其发挥就业率高、消费资源少、环境影响低,活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无法保证综合协调部门把各项工作有力向下推进。二是政策支撑乏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实力不强需要发展壮大的服务业企业缺乏资金和投融资服务平台的支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缺失,服务业高端人才匮乏;缺乏保障的措施,没有真正形成对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考核。

  三、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通化市已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建议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政策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加快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各部门间数据综合评估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加大服务业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对县市区及相关部门服务业工作的考核分值,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综合考核中的权重。

  (二)进一步打造服务业发展环境。参照先进地区做法,出台具有吸引力大的具体政策,确保政策可操作、可兑现。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作用,为服务业发展输送合格劳动力资源;加强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给予重奖和优厚的待遇,用他们的高眼光、大见识为通化市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出谋划策。加快“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全力扶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精心包装服务业重点项目,吸引民资、争取国资、引进外资,让各类资本进入服务业优势行业和重点领域。建立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责任制,实行从项目筹谋划、包装到资金落实、建设营运的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对产业牵动性强、地方财政贡献大、环保无污染的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科技研发等项目优先安排供地,优先享受政策扶持。

  (四)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一是聚合发展旅游业。主动融入长白山及丹东旅游大格局中,加大与白山、丹东等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合作共赢。打造通化两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使各景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市一盘棋,增大经济效益。完善旅游产业链,使旅游与工业、农业形成紧密联系,把通化市旅游业打造成吃、住、行、娱、游、购等的综合产业体系。二是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全市物流集聚区,借助把通化港打造成为吉林省东部城市货物中转中心的优势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引导本地物流企业在信息平台建设、经营管理及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提高软实力水平。三是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业。积极引进大型高档连锁超市,提升服务业档次和品味。规划、完善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建设,特别是要依托通化人参之乡、全国医药城之名打造全国闻名的人参、中药材交易市场。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商业街或是美食街,力争将其打造成城市品牌。四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以老城区改造升级和江南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提高房地产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水平,实行规模开发,避免随意性。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廉价房建设,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消费的需求。五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继续引进外域商业银行,同时培育壮大域内民间担保机构。进一步引导各金融机构增加、创新金融衍生产品,扩大信贷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平台。

 
主办单位:吉林省统计局 承办单位:吉林省统计局资料管理中心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0号

地址:长春市新发路576号 邮编:130051    Copyright © 2008 版权所有 吉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200000001 联系方式:电话0431-82741973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1602